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工作动态

我市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2025-05-22 10:25     来源:梧州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入到传统制造企业中,促进我市宝石饰品、电子信息、不锈钢、陶瓷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在人工智能时代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高新片区的广西喜荟天成科技有限公司质检车间,多台人工智能质检机高速运转,一颗颗莫桑钻随着螺旋状圆台旋转完成分拣。今年,喜荟天成公司全生产流程引入人工智能,生产效率提升60%,产品不良率下降30%,运营成本下降40%,分级分类检测效率比人工经验生产提高80%。

广西喜荟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同庆:“目前,我们喜荟天成专注于莫桑钻研发、生产、加工,厘石这块我们可以做到全国70%的市场份额,现在我们是24小时‘黑灯工厂’,每个月产能是200万克拉。”

喜荟天成公司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人工智能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蝶变”。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落地,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转型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塑发展新优势。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国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和场景应用上领先一步,企业生产的智能学习机、智能音响、智能屏等产品入选了2025年第一批广西人工智能产品,企业彩盒称重及六面LOGO检测入选2025年第一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在梧州市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梧州市金海不锈钢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驱动生产流程持续优化、生产效率跃升;在藤县经济开发区,蒙娜丽莎、欧神诺、宏宇集团、简一、协进等企业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建立起行业智能化、绿色化领先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为我市建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藤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黎志才:“藤县经济开发区内的陶瓷产业,2024年的总产能达到了4.2亿平方米,产能的总规模已经位居全国县域产区第五位。蒙娜丽莎、宏胜、协进等3家陶瓷企业的数字工业场景建设方案已经列入国家级优秀场景案例,陶瓷产业通过数字场景得管理,降本增效。同时,人工智能+产业促进藤县陶瓷产业在绿色发展方面成果显著,是全国屋面光伏发电项目普及率最高的建陶产区,多家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据悉,我市建立“1+2+2+5”的工作思路,推动“人工智能+制造”取得新进展。目前,《梧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印发实施,梧州宝石人工智能技术协同中心已进入内部软装修阶段,梧州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正在加快筹建,将引驻国内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赋能梧州“千行百业”发展;形成了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项目揭榜挂帅、工业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辅导员“2项制度”,选聘了15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家为工业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辅导员服务,对接服务我市41家重点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已获得自治区工信厅认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智能工厂示范企业16家、数字化车间企业14家。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甘露:“市工信局牵头制定了梧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梧州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创新性地建立人工智能应用辅导员工作制度,加速应用场景落地,今年以来,我市4个场景入选了广西‘人工智能+制造’的优秀案例集,2家企业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制造’的典型应用场景。”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